倫敦公園的長凳
作者:谷青苗
同樣是大城市,和香港相比,倫敦有更多空間。倫敦市內多樹木, 每區都有大大小小的公園。香港的公園到處有不准這樣不准那樣的告示牌。這裡剛好相反, 遊人皆可任意腳踏園內的草地, 經常見到男女老幼在草地奔跑, 放狗, 就地坐臥, 懶洋洋地享受大自然。園內也會有長凳供人休息, 一本書, 一壼茶, 便可以消磨一個下午。
我住近泰晤士河一條小支流, 常到河邊的小公園散步。沿河小徑旁, 隔十餘步便有一長椅, 起初已留意到長椅背上大都有一塊金屬片, 但沒為意, 以為是什麼廣告牌, 或是不准躺臥之類的告示。那天時間比較寬裕, 走近細心一看, 只見椅背上寫的都是懷念親人的字句, 如: 「紀念某某, 他在這裡遺下許多笑聲」, 「某某, 永遠愛你, 兒孫某某」, 「某某喜歡在這兒靜坐看河」 等等。我孤陋寡聞, 沒見過如此懷念去世親友的, 但又覺得頗有意思, 亦令我想起中西文化對死亡的態度原是有很大差異的。
香港人大都對死亡有忌諱, 雖然明知人終有一死, 但一般都避而不談。喪禮多在殯儀館舉行, 一般親友到場躹個躬, 離去後急忙將吉儀掉進垃圾箱, 怕將晦氣帶回家。去年底英女皇駕崩, 英國57年來再舉行國葬, 亦是首次通過攝像機, 讓全世全界人民可以通過大眾傳播媒體觀看喪葬禮的種種儀式和細節。大批英國人在溫莎堡及白金漢宮等皇室居所外獻上鮮花, 更有許多人徹夜不眠, 排隊進入西敏寺膽仰, 以示對這在位超過半紀的君主的懷念。國喪雖非絕無僅有, 然英女皇這次也算空前了, 普通民眾, 當然不能企及。平民喪禮多半在教堂舉行, 在宗教氛圍下舉行簡單而荘重的儀式, 除了唱詩讀經, 也略述死者生平。一般而言, 家屬不會在喪禮中表現哀痛, 而是紀念死者生平。許多家屬之後在家招待至親好友, 在傷痛之餘, 舉杯祝贊逝去親人的事蹟, 這和香港通行的解穢酒的含意大大不同。
在香港, 墳場是不祥之地, 日間還好, 太陽下山後便覺陰森可怖。在英國, 到處有大小墳場, 教堂地段多有墓地, 可能認為教堂近天國, 是最佳最後歸宿。英國人追思記念先人, 在路旁公園等獻花, 或樹立牌扁。在香港, 對大部份人而言, 懷念親人的時候就只春秋二祭, 平日事務太忙, 家中縱有掛上先人的照片, 也未必有時間細看。
清明將至, 可以想像香港墳場附近封車路, 好讓孝子賢孫群起拜山。眾人或備鮮花, 在墳前禱告, 或獻上香燭祭品, 拜祭一番。我們身在海外, 有家歸不得, 惟有遙望東方, 默念先人, 慎終追遠, 祈望有一天能重回故土, 親臨掃墓。若等不到那一天, 那便只好「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毋望告乃翁」 了。
2023年、清明前